湖北省(武汉)博物馆游记

湖北省(武汉)博物馆游记

景点:湖北省博物馆(武汉市武昌区东湖风景区)

来源:惠总微博动态

时间:2018年4月

图片:小米手机照片云备份

武汉一年总会去几次,也说不清楚是旅游还是出差,因为16年在传媒企业大部分客户都来自武汉,对于武汉的最初印象,市区里的道路还是要比广州好很多,人流方便并没有那么大。4月,刚去过惠州,放假就被派到江城,行程照旧依然是公司与机场两点一线,这不,忽然收到小敏的邀请,说带我看看武大和汉口步行街以及省博物馆,之前过来武汉江城一直找各种理由推脱了。这次被小敏堵公司门口,没办法,只能向总监请假。总监不晓得在哪里听说俺被两个女的堵门口了,直接说他给我批三天假,钉钉直接走流程。

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武昌区东湖路,坐地铁到四号线东亭站,因为是下雨天,只好走路过去省博物馆了。小敏说省博物馆很值得一看,他朋友也是第一次去,该馆的四大镇馆之宝:郧(yun)县人头骨化石、曾侯乙编钟、越王勾践剑、元青花四爱图梅瓶,都是国宝级文物,举世闻名。

虽说是雨天,但来博物馆参观的人还是很多,早早就在大门外排起了长队。参观是免费的,只是限制每半个小时放几百人入场,提前预约好就没有限制了。四件镇馆之宝资料:(后来认真看了网上的资料)

郧县人头骨化石:时期为旧石器时代,距今100多万年。1989年郧县曲远河口学堂梁子出土,颅长26厘米,颅宽19厘米,颅高12厘米,是湖北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。
曾侯乙编钟:时期为战国时期,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。钟架长748厘米,高265厘米。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,分三层,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。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,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奏,可以旋宫转调。音阶为现今通用的C大调,能演奏五声、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。越王勾践剑:时期为春秋晚期,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,长55.7厘米。其珍贵神奇之处在于:从出土之日至今,始终光亮如新,无一点锈蚀。
元青花四爱图梅瓶:时期为元代。2006年钟祥市郢靖王墓出土,高38.7厘米,口径6.4厘米,底径13厘米。瓶身腹部饰青花“四爱图”,即王羲之爱兰,陶渊明爱菊,周敦颐爱莲,林和靖爱梅、鹤。白釉泛青,色彩清脆艳丽,是罕见的元青花精品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主展厅,建筑具有浓郁的楚风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曾侯乙墓展室入口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曾侯乙编钟,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,比想象中的要大很多。(国家宝藏拍的太小,简直是不想多说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越王勾践剑,千年寒光依旧,神奇!

      参观结束了,下一站汉口步行街,准备试试田记热干面是不是有传说中那么好吃,不过很遗憾,小敏临时有事。

温馨提示: 本文由李大大推荐,发表于个人网站,部分内容于来源互联网,如有疑问,请联系站长.